首页 > 清风苑 > 榜样 正文

榜样

监督别人要有底气

记山东省济南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一级主任科员粘国魁

稿件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: 2024-12-02 09:58:00

1.jpeg

图为粘国魁(中)正在和同事一起分析研判案情,梳理人物关系。冯金荣 摄

  他是位既严肃又温暖的人。初次见面时,他神情严肃,双眉微蹙,目光如炬,很难从他脸上捕捉到更多情绪。然而同事口中的他却是个“热心肠”,不仅业务能力拔尖,更有着“春风化雨般的温暖”。

  他叫粘国魁,山东省济南市纪委监委第四监督检查室一级主任科员,2017年通过遴选考入市纪委。

  7年时间不算长,但对于一直奋斗在纪检监察一线的粘国魁而言,7年的磨炼,足以让他褪去新兵的稚嫩。这7年,他不断用实际行动兑现“以崭新的姿态投入工作,以过硬的成绩回报组织”的入职承诺,先后主办、参与处置问题线索150余件,2021年5月被评为山东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先进个人,2022年9月受到中央纪委国家监委嘉奖,2023年4月获评山东省先进工作者。

  办案找方向有一手——

  “执行每项任务都是学习、锻炼的机会”

 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期间,四室成立了专班,但在最初拟定的专班人员名单里没有粘国魁,一方面考虑到他所承担的内勤工作任务繁重,怕他抽不开身;另一方面担心他可能会遇到老熟人。

  原来,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之前,粘国魁曾在县检察院工作了7年。如果遇到老熟人、老同志会不会尴尬?工作如何开展?面对同事的善意提醒,他没有丝毫犹豫,反倒认为这是组织对自己的考验,自告奋勇申请加入。

  回忆10个月的扫黑除恶工作,粘国魁提到最多的是集体的成就:“我们与涉黑涉恶分子及其背后‘保护伞’斗智斗勇,条分缕析、抽丝剥茧,用扎实的证据彻底打破了一些人企图蒙混过关的美梦,率先实现全市打伞破网零的突破。”同事们提起他来也是赞不绝口:“他熟悉工作情况,有啥不懂一问便知”“他好琢磨,能抓住重点,给大家提供启发”……

  在工作过程中,粘国魁逐渐成为四室“不可或缺的角色”,“只要他在,大家会踏实一些”。

  2018年,李宝峰从检察系统转隶、分配到四室工作。在他眼里,粘国魁是“证据审核员”,“对证据把握不准的时候都会习惯性找他看一看,因为他对流程、标准更熟悉。”

  有一次已是晚上8点,办公室里还亮着两盏台灯,四室副主任周大威还在埋头整理资料。案前是一摞摞厚厚的台账。

  “你看看这里是不是有点奇怪。”对桌的粘国魁突然打破了周遭的安静,递过一本台账指着其中一条流水记录分析道。这时候周大威才意识到,粘国魁一直在默默地帮他梳理材料。

  相处的时间久了,越来越多同事注意到粘国魁这种默默无声的支持,觉得他“办案找方向有一手”,遇到瓶颈了也喜欢听听他的建议。“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要忙,他却能耐心细致地回应,给予春风化雨般的温暖。”周大威说。

  业务能力有口皆碑,勤学上进更是有目共睹。在搭档张凤山看来,粘国魁达到这般业务水平,既来自勤奋学习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积累,也与他工作习惯有关。“他喜欢琢磨事,上班的路上、吃饭的间隙,但凡我俩碰到一起,他总会主动讨论起手头承办的工作。他还注重学习,新出的法规条文、公布的指导案例……只要和工作相关的,不仅要第一时间学习,还要做分类、写笔记,做得一丝不苟。”

  “执行每一项任务都是学习、锻炼的机会。”粘国魁说,只有在干中学、学中干,才能让自己更快成长起来,以过硬的成绩回报组织。

  急脾气遇事有韧劲——

  “别着急,凡事要循序渐进”

  说起自己近些年最大的变化,粘国魁自嘲,“体重见长,镇住了急脾气”。若要寻根问源,要从他刚入职不久参与的一次信访举报核查说起。

  根据工作安排,需要到某县实地调查。时值盛夏,酷热难当,面对被调查人的对抗,大家没有气馁,而是迎难而上,锚定一个共同目标合力攻坚。粘国魁回忆,“同事们敢于斗争、善于斗争、勇于担当的品格深深触动了我,暗下决心要让自己经办的案件和问题线索高质量、有保证。”

  一心想把工作干好,让本就急脾气的粘国魁变得容易急躁。在参与某专案谈话工作初期,他遇到了一名反调查能力强、拒不配合的被调查人,便开始着急上火,从早到晚一个人闷在电脑前,愁眉不展。这引起了同事赵永臣的注意。

  “他提醒我要保持平常心,不要过于急躁,仔细思考,最终定会水到渠成。”粘国魁说,这些关键处的提醒让他获益匪浅,“别着急,不要期待立刻办结案子,要循序渐进”也成了他常挂心间的要领。现在工作中遇到瓶颈,他都用这句话提醒自己,缓一缓、沉一沉,对所有流程进行复盘,这样不会局限于原有模式,视野会更开阔,也能确保工作没有疏漏,案件查实查透。

  2018年6月,粘国魁接手并主办一件反映某挂职干部公车私用的问题线索,这也是他入职以来第一次办理此类问题线索。令他措手不及的是,由于案发时间久远,无法调取行车轨迹。

  案子如何处理?应该从哪方面取证?现实条件让核查取证工作一时陷入僵局,可挂钟上的指针不曾停歇,就在全组工作人员焦虑不安时,粘国魁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:“如果确实使用过车辆就会留下痕迹,就会有知情人。”经研判分析,工作组循着这一思路,改变了取证方向,最终查实了这起公车私用问题。

  粘国魁回忆,头回遇到这种情况,起初心里按捺不住的焦躁,于是不断提醒自己,“别着急,不要期待立刻办结案子,要循序渐进”。正是一遍又一遍的心理暗示,帮助他从焦虑情绪中抽离,更好地聚焦问题线索本身,寻找“破题思路”。

  这些年,急脾气的粘国魁逐渐“慢”了下来,办案遇到阻力也更有耐心慢慢“磨”。“高速度固然可能快点儿抵达终点,但慢下来才能发现不同的路径,捕捉到不一样的风景。纪检监察机关办案亦是如此,不能只想着快点把案子办结,每件事都有它的顺序和逻辑,‘磕绊’是暂时的,多点耐心思考解决办法,多考虑政治效果、纪法效果、社会效果有机统一。”他常用这些话提醒自己、引导年轻人。

  责任越重要求越高——

  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只能用来服务人民”

  “我们干的就是得罪人的活,自身正、自身净、自身硬,监督别人才有底气。”说这话时,粘国魁不自觉地变得更加严肃。

  从一名纪检监察工作门外汉成长为行家里手,粘国魁成长过程中收获了许多终身受益的教诲。

  在家人看来,粘国魁变得有点絮叨,总是交代妻子对外交往时尽量别提自己工作单位的情况,还时常提醒她在医院工作遇到送礼送卡的,一定要严词拒绝。

  妻子通情达理,给予了最大支持,可“棘手”的是如何做通岳父岳母的思想工作,不要“揽事儿”。

  最初,粘国魁让妻子当“助攻”,出面嘱咐岳父岳母对亲友的请托之事一概拒绝。可耐不住“都是亲戚,帮忙说说情”“低头不见抬头见,日后也可能会托人办事”的游说,家里长辈说情打招呼还是偶有发生。

  尽管能够体恤家中长辈怕得罪人、想维系好亲友关系的心理,粘国魁依然选择坚守底线,一边“婆婆嘴”,不厌其烦地解释纪检监察干部为何要清正廉洁,一边用事实说话,不会因为熟人旧识松了尺度、失了原则,“我们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,只能用来服务人民,越界逾矩的事坚决不干”。

  经历了几次“冲突”,现在家中长辈更能理解粘国魁工作的不易,并给予最大支持。“从检察系统转战纪检监察战线,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。我们的工作不仅是查处腐败分子,更要深挖案件背后体制机制漏洞,推动以案促改促治。”他说,“家人的支持提供了强大动力,我将以永远在路上的奋斗姿态,始终不忘初心、牢记使命,立足岗位、坚守职责,永葆忠诚干净担当政治本色,为纪检监察事业再立新功。”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陈瑶 自山东济南报道)

>>><<<